打通就业“双脉”让职业教育跟上工业振兴步伐
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大学生最难就业季”让刚从象牙塔出来的孩子们着实体验了一把社会竞争的残酷和激烈。与之相反的是,“月薪上万找不到技工”的一片暖春景象。技校毕业的学生由于具有一技之长,更受企业的欢迎,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近年来,梅州努力发展工业,弥补经济短板,产业园区的建设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与此同时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扩大,但是梅州的职业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梅州共有29所中职学校,5所技工院校,全市中职学校设有40多个专业,全市技校共设置31个专业,生均实训设备值达4473元,超过国家标准。但是学生人数逐年下降、资金缺乏、师资力量薄弱、与企业对接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阻碍着梅州中职学校的未来发展。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通讯员 吴小彦 曾勇燕
许多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去读职校,认为那是“差生”才去的学校,由此中等职业教育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词。而且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普通高中的招生数量扩大,让更多的学生挤进了普通高中,这让职校、技校更加门可罗雀
观念桎梏 缺乏发展内生动力
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培训机构等。目前,梅州各职业(技工)学校出现了招生难、办学规模逐步萎缩的情况。究其原因,学生基数逐年减少、社会对就业高学历要求的挤压,同时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办学质量不高等因素,中等职业教育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梅州是文化之乡,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深刻。家长和学生受学而优则仕和鄙薄体力劳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去读职校,认为那是“差生”才去的学校,由此中等职业教育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词。而且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普通高中的招生数量扩大,让更多的学生挤进了普通高中,这让职校、技校更加门可罗雀。“每到招生季,我们就得出动全校的教师职工,一起招生,尽管如此,招生的数量还是不尽人意。”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江立志说。据了解,市职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即使这样,生源还是出现了减少的情况,而对于区县一级的职校和技校来说,这样的情况更是严重。
随机浏览网页上企业的招工信息,动辄“大专以上”的招聘条件,而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也至少需要本科院校毕业生。这让许多有意愿选择读职校的学生望而却步,也使得技校生看不到毕业后的出路,缺乏努力学习技术的原动力。社会就业需求有力地助推了普通大学教育的发展,却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困难。
众所周知,由于学习技术需要大量的仪器和设备,办职业高中的投入是办普通高中的3至5倍。而目前梅州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除市直学校外,大多数职业学校由于经费缺乏,严重影响办学水平的提升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梅州中等职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职业高中是从普通高中(或农业中学)改办的,基础差,底子薄,存在先天不足,还有一些盲目扩大规模,师资和设备跟不上。最为关键的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一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历、不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专业知识与现代技术不能有效对接;另一部分教师虽有企业背景和经历并且技能水平较高,但存在着教育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专业教学理论知识相对匮乏、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来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各类专业教师资源紧缺,教师之间缺少专业交流和技能评比,这些都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江立志说。
校企合作过程中,专业教师必然要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掌握企业劳动组织过程、岗位技能和规范,以及企业文化等,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之逐步成为“双师”素质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规范管理 培养“双师”增强吸引力
“由于我们有4个专业评上了省重点,所以有资金扶持,今年投入了800多万元用于专业建设,主要是购置设备设施。我们把厂房‘搬进’了教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拥有教学实训设备6000多台/套,这得益于政府对市级中职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和市职校一样,城西职业技术学校也搭上了政策的“顺风车”。校长李达中兴致勃勃地带记者参观一栋新建好的5层高的综合楼,“这是省里面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我们得到了中央、省、区各级的财政支持,筹集了1000多万元才建成这座拥有123间场室的实训综合楼。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吸引企业进驻,开展校企合作。”
得到了资金和政策支持的中职学校发展还算顺利,但是大多数的县级规模较小的中职学校长期缺乏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学生享受不到优质的教学资源,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此,除了需要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扶持外,政府部门也有意整合教育资源,通过撤销或合并一些管理不规范、基础差的中职学校,或使其逐步转型到职业培训方面,更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例如大埔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与大埔当地的产业结合,开展的大埔小吃人才培训、陶瓷培训等。市职校的校长江立志认为,县级的中职学校可以与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合作互助关系,“例如他们有些专业设备不齐全的可以到我们学校来上课,分享我们的资源,也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
针对不少的中职学校存在专业“大而全,而不强”的问题,为更好地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学校可通过科学制定招生计划,积极发展面向鼓励类产业的专业,控制面向限制类产业的专业,逐步取消面向淘汰类产业的专业,压缩严重供过于求专业的招生规模,调整改造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专业。就梅州本地而言,中职学校可以摸清本地企业情况,加强相对应专业设置和建设,针对性培养人才,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情况也保证了学生的就业。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当前,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强调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办学是促使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校企合作过程中,专业教师必然要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掌握企业劳动组织过程、岗位技能和规范,以及企业文化等。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之逐步成为“双师”素质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必须定期把教师送到相关企业的生产部门(车间)进行锻炼,跟班生产,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胜任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了解岗位规范,了解岗位职责、生产流程,并在多岗之间轮岗实践;了解企业培训的步骤和流程,进行岗位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人员级别分析、关键能力分析等。通过培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很快将企业所学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方法设计、课程开发、授课技巧、教学评估等工作能力。
据了解,每年市职校都会邀请国内知名企业的讲师团队和高职院校专家教授给本校老师上课,今年3月份便邀请了“联想”集团讲师团到校开展培训,“老师们都抢着报名参加,每堂课都是爆满的,培训后老师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希望可以多接触一线的技术人员甚至下到一线去提高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提高水平。”
将生产操作、工艺流程以及管理理念融入实训过程,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形式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现代学徒制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形成校企共建、共享、共用的技能实训系统,使学生未出校门先入“行”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打通就业“双脉”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注重产教融合、校深化企合作显得尤其重要,应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学校现在正与深圳海购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协商当中,我们腾出了3栋楼用于合作场地,整合海购通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全产业链优质资源,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班。”城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达中告诉记者,项目实行的是“订单式培养”,企业与学校共同研究课程,若项目洽谈成功,将大大提高学校实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将人才培养方向由普通就业逐步转变到创业,鼓励学生把握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时机,加入创业大潮中。
而梅州农业学校则更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范,该校不断探索校企“双主体”合作培养人才,坚持“专业 公司项目”产学研嵌入型社会服务模式,并开创股份合作管理育人模式。走进梅州农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能看到专业的花圃内草木郁郁葱葱,一群鸭子在池塘里游水嬉戏,学生穿着白大褂在老师的指点下给家禽等动物喂食看病,据介绍,这些都是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项目,学生在这里不仅学到了专业技术,还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经营产业,一举多得。
“校中厂”育人模式也是职业学校选择的方式之一。据梅州农业学校副校长曾小凡介绍,该校的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与梅州区声发机械厂合作,将生产操作、工艺流程以及管理理念融入实训过程,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形式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现代学徒制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形成校企共建、共享、共用的技能实训系统,使学生未出校门先入“行”。为满足梅州产业园区的发展,“厂中校”也在规划当中,据了解,在畲江产业园内,市职校和产业园合作建立的职业培训学校,投资1亿元,目前正在紧张建设当中。
除此之外,与行业合作办学也可以实现校企双轮驱动,充分利用行业人才,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制定行业考核标准,将生产操作、工艺流程、行业标准等融入实训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通对接。据市教育局中职科负责人透露,12月份将成立梅州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搭建起各中职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内的企业至今的桥梁,促进梅州职业教育的交流和发展,同时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
在社会观念里,中职学校主要精力用于培养技术人才上,甚少在专业研究上出成绩。但是,专业研究倘若能够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反过来也能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人才培养。“竹稻966”和“竹稻989”及“竹糯系列品种”便是梅州农业学校产学研的优秀成果,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还转化为生产力,在蕉岭、兴宁、梅县等县区每年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亩增效值300多元。
■政策利好
未来中职生有望直升本科
今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广东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到2020年,广东省要建成一批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同时全面建成职业教育强省。
规划要求推动各级职业教育有机衔接,要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在职继续学习制度,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推进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衔接。
未来5年内,广东将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探索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方式,职校学生升学渠道将进一步打通,而中职生更有望直升本科。
规划还指出,要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建立“学分银行”,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具体来说,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要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习者可以通过考核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共享师资和教育资源,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目前,梅州已基本打通中职和普通高中互通渠道,普通高中学生可以转入中职学校就读,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半。中职学生就读全日制大专主要有四种渠道: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中高职三二分段”、3 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五年一贯制高职。此外,还可以通过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获得非全日制大学文凭。
■市政规划
加快筹建高职院完善职教体系
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是梅州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重要部分,亦是需要弥补的短板。谭君铁市长说,梅州将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功能,建设有示范性、有特色的职业(技术)院校,探索符合山区发展的职业教育之路。目前,梅州正以推进筹建梅州市高等职业学院项目为抓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起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
目前,梅州职业教育学校仍是中职教育的天地,为了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高职教育是梅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亟需弥补的一块短板,能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层次,服务梅州经济社会发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此,梅州正在加快推进首个高职院校——梅州南方紫琳职业学院筹建工作,项目已列入2015年全市的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首期用地选址方案、相关征收土地补偿费用估算、确定投资主体以及向省筹划申报等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梅州还将大力实施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工程。指导梅州农业学校、市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五位一体”的职教中心,指导县域中职学校向“四位一体”职教中心转型发展提升建设;积极推进社区教育活动,构建学习型社会,成立职业教育协会和成人教育协会,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研究水平。
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开设有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客车车辆检修专业、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等专业。
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北方校区
网址:http://www.gsbfjx.com
校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890号
联系电话:400-689-0931,18089429846 QQ:2725865082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