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量促公平教育发展上台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每一点变化都会牵动社会敏感的神经。
前不久,我省3所专科学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升格为本科院校,全省本科院校数量由原来的52所增加到55所。
这个消息让很多河南人振奋,河南学子上好大学、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又有所增加。
不仅仅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过去五年,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和“四个河南”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重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促均衡营造公平就学环境
位于焦作市博爱县一个山沟里的小底村教学点只有5名学生,但这些孩子并不与世隔绝。教学点负责人刘涛打开教室里安装的班班通,演示了如何从网上下载课件、图片、视频、音乐之类的教学资料。他说,外面的孩子能学到、看到的,这里的孩子也都能学到、看到。
而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2011年起,仅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我省就投入资金80亿元,为3257所初中、16747所小学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及远程多媒体设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不少山区、农村学校都装上了班班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省委省政府一直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据统计,从2010年~2014年,我省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609亿元(含中央补助资金,下同)增加到1233.1亿元,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7.8%增长到20%。政府每5块钱就有1块钱投入教育。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扩容改造工程,薄弱高中改造工程,支持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留守儿童较多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一个个教育投入的重点,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更好更公平的上学机会。
学校的“硬件”好了,师资这款“软件”也在升级。
我省从2009年启动实施的“特岗计划”,截至目前共累计招聘特岗教师7.62万名,覆盖全省108个县、7000多所农村学校。推进免费师范生教育,先后有2345名部属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实施“农硕计划”,累计招聘1380多名农村教育硕士,到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高中任教,为农村学校不断输送高学历、高素质和专业化的骨干教师。
“特岗计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教师队伍建设重点项目的实施,大大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对于提高我省农村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省不断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强技能锻造高素质应用人才
我省是人口大省,但不是人力资源强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如何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本优势?如何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大战略决策,强力推进。
自2008年启动职教攻坚计划,我省摸索出了符合河南实际的“三改一抓一构建”职教改革发展思路,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根据企业实际用工需求,我省职业教育针对各类就业群体开展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养培训,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极大地提高了技能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为进一步推动校企融合,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先后成立了25个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建成职教集团62个,共吸纳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成员单位2122家,初步形成了校企共同育人模式。
近年来,全省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6%和90%以上。职业教育有效提高了就业质量,促进了民生改善,不少农村孩子因为职业教育改变了个人和家庭命运。
高素质应用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显现。
截至2014年底,全省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毕业生500多万人,开展职业培训2400多万人次。职业院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产业大军主要来源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开放招商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吸引了富士康、腾讯、格力电器、海马汽车等企业先后入驻河南。几年来,全省各级职业院校仅为富士康集团就输送技术技能人才7万多人。
职业教育主动“匹配”产业集聚区,在我省的产业集聚区中,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劳动者大显身手。
重内涵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我省普通高招录取率达到84%,“上大学难”已基本解决,通过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建本科院校等措施,“上好大学难”问题也得到缓解。但是高等学校功能定位趋同、办学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同质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注重内涵发展,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几年来,我省高校以此为重点,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内涵建设不断加强。截至目前,郑州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河南大学等7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河南农业大学进入国家首批“2011计划”,河南科技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再创新高,分别占全省的91.4%、92%。
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今年新增本专科专业点345个,其中社会急需紧缺的占到80%。
引导部分本科高校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向应用型转型,我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3年,我省遴选了黄淮学院、许昌学院等5所高校开展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又确定10所高校作为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单位,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在我省风生水起。
启动高校分类发展计划,引导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我省将按照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对高等院校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建设2~3所国内高水平大学,7~10所特色骨干大学,10所左右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20所左右品牌示范高等职业院校。
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创新体制机制、支撑创新驱动战略,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积极推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有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的国家级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我省还分三批建设了36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促使高校的人才、学科、科研平台等创新要素与行业企业和相关部门高度集聚和深度融合。此外,我省高校通过校地、校企合作,实现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我省将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③11
■专家点评
中原崛起教育为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牛苏林
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把提高教育水平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竞争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十二五”以来,河南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强化服务,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河南从教育人口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迈出了重要一步。
五年来,河南省的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小学净入学率、普通初中净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毛入学率、普通高招录取率以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有大幅提升。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强,所占比例位居全国前列。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成效明显,河南传统上比较薄弱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教质量稳步提高,内涵建设不断加强,高校转型发展在全国高校转型改革工作中走在了前列。
中原崛起,教育为基。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教育事业长期负重前行,每一分一毫的进步都更显弥足珍贵。这其中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全省教育工作者的忘我工作与无私奉献。
在下一个五年里,我们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加教育总投入,发展重点从追求教育资源量的增加逐步转变为质的提高和保证;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步伐,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开设有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客车车辆检修专业、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等专业。
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北方校区
网址:http://www.gsbfjx.com
校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890号
联系电话:400-689-0931,18089429846 QQ:2725865082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