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铁建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人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施工生产第一线,需要一大批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多年来,中国铁建与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开展合作,创新办学模式,探索了一条“合作共育人才,助推企业发展”的合作教育之路。
1.创新合作教育机制。
早在2003年,企校双方就共同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中国铁建向所属25个集团公司及单位下发文件规定:所属25个集团公司,青藏铁路、石太、甬温福客运专线等86个工程指挥部及项目部为学院学生实训基地。学生作为企业准员工,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食宿和必要的生活补贴,并纳入企业工程成本,从而降低了学校办学成本。文件的出台,为顺利开展合作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企校双方整合资源,建立了集施工生产、员工培训、师资培训、科技攻关、招生就业、合作教育、教学管理、基地建设于一体的全方位合作教育管理平台,实现了合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
2.“六共同”的办学模式。
企校双方以培养生产建设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宗旨,本着资源共享、共赢互利的原则,发挥各自的优势,实施“六共同”合作教育:共同培养急需人才,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组织科技攻关,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共同拓宽就业渠道,共同建立保障机制。中国铁建全过程参与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一大批熟练掌握铁路施工技术、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在铁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10年来,作为中国铁建的教育培训中心,学院为施工生产一线职工举办铁路施工企业材料员、高速铁路线路桥梁隧道施工员、高速铁路施工检测监理员等培训班,年均培训、技能鉴定达8000多人次。
3.创建“工地流动课堂”。
合作教育工作站,是由企校双方按照专业对口、工程和教学并行、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互兼互聘,校企双方由合作协议形成的具有特定职能的教育组织。目前,在共建的55个合作教育工作站中,实施“校企合作百千万工程”:百名教师进企业、千名学生到工地、万名师傅助教学,充分利用企业的新设备,完成员工培训、技术服务、产品开发、技能鉴定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现场教学、师资培训等任务。
合作教育工作站下设“工地流动课堂”,在铁路建设沿线为学校搭建了独具特色的校管站、站成链、流动课堂成一线的“做中学”实施平台,形成了与高速铁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流动特点相适应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4.实施“项目+师生+就业”的科技攻关模式。
组建无砟轨道、道桥工程、测绘等若干师生科技攻关小分队,一边研究施工工法,一边组织教学,为施工生产项目解决技术难题。其中,由32名学生组成的无砟轨道施工科技攻关小分队参加了中铁18局福州鼓山隧道群测绘和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服务,他们自制的轨排架施工方案为项目部创益500多万元;工程测量技术科技小分队的79名学生在3名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承担了中铁13集团公司南京施工项目部路基沉降观测等测量工作任务,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50余万元。
近5年来,学院紧贴铁路工程施工,开展新工法、新工艺培训,每年派出教师50人次以上,进行新技术服务130多项,为施工一线解决技术难题160多个,为中国铁建所属企业创益年均500多万元,获取科技服务费年均300余万元。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高技 铁建 人才培养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