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产业转型和转型后为产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健全现代职教质量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相对落后的管理体系、管理理念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达不到依法治教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职业教育的形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多次作出有关批示和指示,教育部审时度势提出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有许多亮点,体现了教育管理部门与时俱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决心。
一、管理现代化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行动计划》最突出的重点就是把管理问题已经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职业院校发展的水平。可以将《行动计划》看作是教育部就目前职业院校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所开的“药方”,全文共出现“管理”164次,包含了管理制度、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管理理念、管理队伍等各个方面,以问题为导向,要求标本兼治,弥补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根除存在的一些弊病,让管理工作发挥“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管理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管理就是要以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为依据,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消除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其内容包括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决策支持、质量管理系统等。系统的现代化的管理既不是在原有管理模式上披一层新衣,也不是照搬一套西方的管理模式,而是将与时俱进的管理理论与我国职业院校的制度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顶层设计,积极鼓励在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上下联动,民主决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使院校掌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能力,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的能力。
在教育理念上职业院校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尊重老师、欣赏学生是职业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根本前提。以人为本,就是将工作的出发点放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强调对人心的理解和他人选择的尊重。和其它单位相比,学校具有其特殊性,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以学校老师为本,也是以学生为本,这就对学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老师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以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为重,凝聚学校全员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潜能。只有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结合现代管理手段才能用好人,管好人,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促进职业学校发展的同时让老师和学生同时获益。和过去的一些文件相比,此次《行动计划》是对管理提出最多、最全面的一次,特别注重对“人”的关注。不仅有宏观要求,还有中观指导和微观操作,强调了完成管理水平现代化的目标和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并为各职业院校提高管理水平制定了路线图。
二、依法治教是本次行动计划的重点所在
《行动计划》的重点是将“依法治教”放在了首要位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对《决定》精神的正确把握,“依法治教”在2012年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对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依法治教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的根本。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依法治校”的要求,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现在提出依法治教,是根据“依法治国”的精神,将“治校”升华到“治教”的层面,内涵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依法治教”里的“教”不仅包含了“管理学校”,还包含了教学、教师、德育等各个方面。这不仅是对校长、学校管理人员的要求,还是对所有教育从业者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所有人依法开展教育工作。法律法规是当代社会有序运行最重要的保障,管理水平的现代化的标准之一就是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制度的设计、法规的制定将学校管理人员的权力“关进笼子”,坚决杜绝因管理者的自我喜好随意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唯有这样才能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贯彻到底,落实到位。
制度建设是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保证。《行动计划》中“制度”总共出现51次,仅次于“管理”,足以反映党和国家对目前职业院校存在一些问题的精准认识和对现代职教制度的重视。目前全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改革必定会打破一些原有的规章制度,触动原有的利益集团,如果没有合法、合理、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势必会让一些人利用改革过程中的漏洞为为己谋利,从而影响改革的进行和职业教育的形象。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各职业院校重视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强化制度标准的落实。
三、行动计划的实质是落实已有的规定和要求
近几年教育部相继颁发了30多个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政策和文件,对规范和促进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有关政策和意见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行动计划》的发布就是要将原有的政策文件落实、落地和细化。从文件内容看,其本身并没有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规定和要求,而是督促学校管理人员领会和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着力推动各职业院校尽快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行动计划》不是一个单一的文件,而是与之前出台的文件和政策密切相关,职业院校管理人员要以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来把握其实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关于政策举措的落实,要“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为解决职业教育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教育部在此次《行动计划》中特别强调了“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提出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6大行动,并附加了《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和《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主要参考点》。只有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查活动和治理行动并建立长效机制,才能避免只注形式、避重就轻的情况出现,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落实政策和文件的要求。两个附件则是对“重落实”的最好注脚,为各职业院校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作为学校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研读,准确把握《行动计划》的精神和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借力信息化提升院校管理水平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思维方式都处在一个剧烈的变革期。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近年多部委又联合印发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正从顶层设计走向具体落实,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了职业院校的课堂。此次《行动计划》在早前颁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基础上重点强调了信息化与管理的结合,这是教育部对数字校园内涵的深入拓展和具体要求。
教育部在附件1中要求制定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和应用。目前一些学校对信息化还不够重视,对信息化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信息化无非是建一个校园网站,缺乏后续的维护和更新,一些内容严重滞后,实际管理则仍停留在人工统计、纸质传达的水平上。这些问题都要在这次的三年行动中得到纠正,科学、合理、规范地建设校园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作用,改变目前落后的管理水平。
更具体一点说,职业院校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手段在弥补管理漏洞、增强薄弱环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大数据”基本分析和应用方法,将教学、学生、后勤、科研、人事、财务等各类数据标准化和一体化,保障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信息。深度开发创新新型校园信息手段,如校园慕课、微校园、虚拟校园、校园APP等,有条件、有能力和有必要的学校要同时加快建设数字化校园外语版。唯有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进一步提升校园数字化水平,增强职业院校管理能力。
五、以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助推院校治理现代化
《行动计划》提出今后每年职业院校要发布质量年度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发布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教育部将定期组织合规性审查。这是教育部为落实质量报告采用的新举措,目的是建立教学质量报告发布的长效评价机制,梳理职业院校和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从制度上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不同,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学校、行业、个人、社会等共同参与到职业院校质量评估的机制中。该机制的首要任务是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从课堂到学生,从教学到管理,都要把教育质量监控落实到位,及时收集和分析最新情况,保证每年发布的报告内容充分,能真实反映过去一年学校的办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其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预警机制,对办学质量低下甚至存在虚假宣传的学校要给予警告并向社会公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不符合办学要求的要及时整顿并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做到职业教育质量制度要让学生受益,让社会受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施行有利于社会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监督,有利于院校之间开展良性竞争,也有利于优秀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本次《行动计划》中将“质量年度报告”单独为一部分,体现了质量年度报告在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中的重要性,从机制上保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前,职业院校的任务就是“完善和提高院校质量年度报告,逐步提高年度报告质量和水平”,力争在2017年起所有中职学校要求每年发布年度质量报告,从而达到完善现代职教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
职业院校一定要把握改革发展的契机,深刻认识职业教育改革目前遇到的问题,认真领会《行动计划》的精神,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突破口,果断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教育部有关政策文件,又好又快地完成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抓管理 促落实 甘肃技校|兰州技校|甘肃技工学校|甘肃轨道|甘肃职业技术学校 |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