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铁一局三公司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11标施工现场,这里工地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印证了乌市人民期盼地铁的热忱。这是新疆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备受全疆各族人民的关注和期盼,它的建成将极大缓解乌鲁木齐的交通压力。
中铁一局承担的标段全长1.4公里,包含一站一区间,即铁路局站和铁路局站至体育中心站区间,全部位于乌市中心,施工环境和征迁工作格外繁重。项目部施工两年多来,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精细施工,各项工作领跑于全线18个标段,2014年和2015年度,项目部连续被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评为“先进单位”,被树立为全线的窗口工程。
记者随项目负责人贺琪顺着扶梯下到了28米多的深基坑,只见工人们正忙碌着在搭设满堂支架,为浇筑中板混凝土做准备,交织在其中的混凝土柱、梁、内衬墙钢筋绑扎正有条不紊地同步推进。
贺琪介绍:“今年从3月20日至10月16日,我们针对要完成的工作量分解为54个工序节点与卡控重点,关键结构物——铁路局站主体结构、铁路局站到体育中心站隧道混凝土二次衬砌、附属结构,出入口工程等都在紧张施工中。”
“由于该标段地下卵石层结构以及隧道埋深较浅等因素,不适宜使用大型机械开挖,所以全部采取矿山法施工。进入隧道内,6个导洞分段作业,每个作业面分布着3至5名作业工人,因为作业空间狭小,只能用小型三轮车将隧道内渣土运至竖井渣土仓,使用抓斗垂直提运至地面渣仓,再运输到指定弃渣场。”
“暗挖区间施工对安全管控要求更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的步距进行开挖,随挖随支护,一天三个班次日掘进速度约1.5米。”
“采用这种人工开挖虽然对地质扰动小,是否也有危险?”记者询问。
贺琪沉着应道:“这种工法已经非常成熟,采用分台阶开挖,掌子面中间留有核心土,我们安全投入到位,监控体系完善,检查监督周密,安全完全处于受控状态。”
面对众多的地质难题和诸多风险源,项目部始终策划在前,以专家论证和各方商讨的施工方案为保障,既突出技术管控,更强化过程监控到位。
位于市中心的铁路局站属于大型深基坑,1、4号线换乘节点(坑中坑)为四层结构,基坑深度达28.2米,其开挖是重难点之一。
在开挖过程中,项目部以专项方案为指导,严把关围护结构钻孔桩质量,利用锚索对坑壁进行防护,分层分段推进,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在开挖及结构施工期间,自始至终成立监测小组进行监测,实行信息化管理,确保安全、质量受控。
区间起点停车线大断面施工也是重难点之一,其最大断面宽度15.2米,地层主要为卵石层,围岩分级为V级,而且停车线段隧道覆土厚度仅为6.6至9.5米,横通道进入大断面局部覆土为4.6米,覆土较浅,并且上部为交通主干线,车流量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项目部结合停车线段工程特点,施工期间在隧道上部道路设置限速牌、道路路面铺设钢板、调整工序施工时间等措施,始终专人全程监控;保障市民出行不受影响,工程也有序推进。
同样,针对车站出入口采用的浅埋暗挖法施工,暗挖段下穿大量市政管网,跨路口施工交通及管线处理同样存在诸多的风险,项目部领导班子更是24小时现场盯控,确保施工安全、平稳通过。
创新,是项目部施工始终领先全线的源动力。
项目部的主战场是乌鲁木齐铁路局车站,巧合的是这里曾经为西北铁路干线局(中铁一局的前身)机关办公大楼。
为此,中铁一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关心该项目的进展;三公司党委书记田利锋、总经理张林也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要求在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务必处处争第一,夺旌旗。
从一中标进场,项目部就成立了以三公司副总经理、原项目经理刘镇为组长的“技术攻关领导小组”,针对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和优化施组、安全、质量、环保等工作进行科研攻关;并培育和打造了技术领头人贺琪命名的“贺琪创新工作室”,围绕施工过程中的难点技术问题、管理衔接问题进行技术团队攻关。如今,这支创新团队在实践中,攻克的《提高隧道卵石层超前小导管打设合格率》、《降低基坑围护结构钢支撑变形监测报警率》分别荣获“2016年度陕西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2016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三等奖”。
现任项目负责人贺琪,在今年5月份荣获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的“开发建设新疆奖章”。
贺琪总结:“回想起这两年来的拼搏,面对诸多的困难,夺得首胜易;保持平稳,继续守住这份荣誉确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啊。”
7月11日,中铁一局依托乌市地铁1号线突出的业绩和施工实力,再次中标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施工03合同段,工程造价约4.71亿元。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乌鲁木齐 掠影 地铁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