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遇上发展困惑(兰州技校)
目前,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旺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是困难很多:
职业教育到底是层次还是类型?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如何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呢?国务院《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决定》和教育部等部委的《发展规划》对此没有明确的表述。《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并明确发展路径:“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是否可以理解为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它不仅包括中专层次、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也应该包括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甚至包括研究生教育?
大部分本科院校为什么不愿意转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困境,根源在于人的思想观念的禁锢,而观念背后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差距则是主因。此外,在公务员报考、企事业单位招聘、村官选拔等方面都存在政策性歧视,导致考生和家长能上普通学校就绝不上职业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大多数普通高校都以“学科型”“研究型”为追求目标,唯恐站在“高职”队列降低身份和地位。
应用型本科是否属于本科职业教育?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本科高职应该既是本科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本科高职一定存在于本科高校之中。问题是:目前,承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是从普通高等教育转型为应用型本科的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或独立二级学院,它们应该成为职业院校中的一员,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哪个文件中明确过,概念上的模糊带来思想上的混乱。
公办专科高职办得再好也不能升格本科高职,民办专科高职为什么可以升格?2014~2015年,两年时间民办专科高职升格为本科的有39所,而公办专科高职升格为本科的只有两所。一些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实训基地(中心)已远超过了独立二级本科学院。但按现行政策规定,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升本科,公办专科高职办得再好也不能升本科。这本质上必将损伤公办高职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和广大学生的利益,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
社会对职业教育为什么评价不高?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学校录取向来被认为是非高分考生的收容站。而无论在教育管理还是在教育评价,都不把职业教育学生当成高级人才来对待,结果导致了职业教育陷入很大的困境,全社会尚未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就连《职业教育法》还是十多年前制订的,许多内容早已过时,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又迟迟没有出台。
现代职教体系的路径构建(铁路技校)
应该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部要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的类型,积极引导现有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有序推动现有少部分省示范以上高职院校升格发展,用这种“二转一补”途径,构建与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使职业教育体系中硕士生约占5%、本科生约占20%、高职专科生约占35%、中职生约占40%,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层次结构。
应该明确应用型本科属于本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胜任职业岗位工作职责的技术技能或服务型人才。应用技术型本科包括工程、技术、技能教育,涵盖了包括本科职业教育在内的更宽泛的范围,而本科高等学校转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即是转向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现场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成为举办本科职
业教育主要力量。(职业学校)
应允许少部分优秀高职升格为本科。把高职教育限定于专科层次是不完善的。对社会人才需求强烈、符合升本条件的高职院校适度升格应该给予支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建立职业教育发展路线图,打造富有活力的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竞争发展的生态系统才是根本。因此,允许少部分行业特色明显的优秀高职升格为本科,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独立二级学院(本科)要慎重转型。独立学院大多依托母体高校的教育资源办学,从筹建那一天起就按照学科要求进行规划,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均不具备转型条件。如果他们真的要转型,建议与地方本科合并后转型成职教本科。
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应尽早出台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在办学条件、生均拨款、毕业生就业、校企合作、鼓励政策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无缝对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技工学校)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