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同武威职业技术学院一样归地市管理的高等职业院校还有几所,大都面临和武威职业技术学院一样的困境。到2017年实现生均拨款12000元,若没有国家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将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学院非常希望能够收归省管,享受省属高职待遇。
但省教育厅似乎并没有这种打算。省教育厅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地市办高职,当初都非常踊跃,积极努力向省里争取。等到办起来,才知道不光是一次性的建设投入,而是每年都要持续投入,于是开始打退堂鼓。等到市里的干部安排完之后,就想交到省里,这让省里怎么收?
中央、省和地市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到底应负有什么样的职责?随同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赴甘肃的教育部法制办副主任王大泉告诉记者,按照《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事业,管理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和国务院授权管理的高等学校。”法律中只提到国务院和省两级领导,并没有提到地市对于高等教育的责任。
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目前是地方实践走在了法律前面,在前些年高校扩张的政策下,国家允许和鼓励地市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至于管理责任,则基本是“谁举办谁负责”,申请举办之初,就应想到要承担的责任。
但马树超表示,这并不表示国家和省级政府不是举办者就不应该承担责任。特别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地市政府缺乏对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资源供给能力,职业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不配套等问题,亟须通过加强省级政府统筹来破解。国家在对中西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已包括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所需的经费。对于地市所属的高等职业院校,省级财政除了专项资金外,在给地市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应该有一部分明确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据了解,山东省已经提出:健全职业教育分级管理体制,完善以省为主统筹规划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健全以市为主统筹规划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明确县级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责任。
在教育部调研组的报告中,也对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提出建议: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的责任和比例,地方财政注重保日常运转,中央财政注重支持改革和加强薄弱环节,省级财政更多发挥作用,确保教育公共财政投入职业教育占比逐年上升;全面实行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并根据办学规模和教学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做到投入不低于普通教育标准;健全考核问责机制,要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业绩考核指标。
率队在甘肃检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听取了武威职业技术学院的汇报后,谈到这样一个观点:学生就业去向基本是20%外省,80%本省,本省就业的学生中又有20%在本市就业。因此各级政府生均拨款的比例也应该按照就业路线图来设计,以体现“谁使用谁买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