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亮点:“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醒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公众在关注,社会在期待。免除学杂费能否吸引和鼓励更多初中毕业生接受中职教育?职业教育何时能真正走出困局?职校生,能否撕掉“失败者”的标签?
尴尬:迫不得已才吃的“最后一碗饭”
600余名在校生、6000余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和实习车间,各式车、铣床、焊机60余台,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职教中心校长王刚对记者说,学校免除了农村生源学生的全部学杂费,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还能获得2000元助学金,学生就业率100%。
政策扶持、行业助推、就业通畅……然而,结果是大量职业学校依然“招不来人”。原因很简单:在许多人眼中,“总觉得读中职差人一等”,是迫不得已才吃的“最后一碗饭”。数据显示,2015北京中考录取率达97%,其中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和五年制高职等职技类学校招生计划30638人,录取17033人,仅完成55.6%。不仅公办学校招生困难,民办学校的日子更不好过,部分民办职校一年招生不到100人。
转变:是否会随“学费全免”到来?
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建立了“以免学费为主,国家助学金、校内奖学金为辅”的助学政策体系。
2007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国家助学金447.6亿元,中职学校30%的学生享受了国家助学金资助;2009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免学费补助资金195.3亿元,中职学校90%的学生享受了免学费政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表示,此次“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强调免学费“全覆盖”,进一步体现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实际上,除了免学费,增加财政投入外,各地也陆续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中职教育发展壮大。但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考进高中而不落入职校,仍是一条“底线”。
武汉二轻工业学校校长周平坦言,武汉制造业最缺人,可一些家长认为当工人很辛苦,宁可让孩子去超市当营业员,也不愿意让他们当工人。
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邬志辉认为,当前职业教育体系过于僵化,在专业设置、师资配备以及培养方式上都比较死板,不能灵活对接社会需求。面向“新农村建设”培养的农村技能型人才,就业前景又缺乏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中职教育招生吸引力有限。
解困:除了“钱”还应做什么?
不少受访职业学校校长建议,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教学和技能都过硬的双师型人才,应改进招录办法,吸引有实操经验的教师。武汉一位职校负责人表示,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都缺老师。“应为职校招聘教师开辟绿色通道,在招录办法上改变一刀切的做法,优先选择能胜任专业技能教学的实用型操作人才。”
此外,应进一步探索促进职教与普教协调、融合发展之路。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院长鲍风雨说,当前学龄人口逐年下降,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生源总体下降。在此背景下,可以探索促进普职教育融合发展,让学生有更多选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