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战和二战的策源国及战败国,德国损失惨重,还因美苏冷战而导致东西德分裂,经济一败涂地,留下了几乎不可收拾的残局。令人惊讶的是,在战后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联邦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在20世纪60年代就超越了英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谈及其中的奥妙,德国前总理科尔就曾予以解答:“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战后崛起的关键。”而此时,德国所施行的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被形象地称为“双元制”。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德国1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职业教育者为4115 .7万人,占总数的57 .8%,而大学以上学历者为926.5万人,仅占13%。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德国已高度普及。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关晶教授向《新民周刊》解读了德国双元制发展迅速的原因:“这个国家很尊重工匠、手艺,有职业教育的传统。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企业就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参与度高。而年轻人虽然知道学徒的工资不高,仅为正式员工的20%-40%,但他们也很乐意参与其中,因为双元制的资格证书在行业内的认同度非常高。很多的年轻人更加愿意去双元制的项目,而不愿去全日制的职业学校。”
1969年,德国便用《职业教育法》确定了双元制的法律地位,对企业和学校都进行了系统的规范。由于立法较早,且已日趋完善,因此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已经根植于全体国民心中,该制度不断发展壮大,学徒人数逐年增长。如今,在500人以上的大企业里,学徒制的参与率竟高达91%。
从严格意义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范围仅仅局限在中等教育的领域,但如今,也在朝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领域发展,而这些通常被称为“双元制学习项目”。在中国,与德国有深厚渊源的同济大学也有类似的尝试:汽车学院和大众汽车公司签订了“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的合约,承诺共同培养学生。
丹麦、奥地利、瑞士等国家因为在地域上距德国较近,深受其影响,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现代学徒制度,被专家统归为一类。目前,瑞士的学徒培训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大概有2/3的人会进入职教体系,而其中加入学徒制的有4/5,进入全日制职业学校的仅为1/5。
现代学徒制在中国的试点经常会遇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因为很多企业认为自己不仅要承担培训成本,还要付给学徒工资,得不偿失。然而,德国的企业却丝毫不担心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企业从中还是获利颇多的。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教授解释道:“对于德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学生一般会在企业里待三年多的时间,劳动贡献完全可以抵消培训所产生的费用。而对于大型企业,它们的高端设备价格昂贵,如操作不慎,会造成巨大损失,但它们即使赔本也愿意去培养学生。反观中国,往往是学制的最后一段时间才让学生介入企业,去了只会对企业产生干扰,而不能为其带去利益,获得的支持当然也就少了。”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朝气 职业教育 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轨道|兰州轨道|甘肃高铁|兰州高铁|甘肃技校|甘肃技工学校|兰州技校|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