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年底在全国各地各学校陆续启动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活动以来,今年4月,团中央将联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各地报告会活动中选择专业技能突出、工作成绩显著、熟悉社会生活发展趋势和具有良好社会化技能的优秀中职生,组成报告团,赴全国各省区市作巡回报告。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数以万计的青少年通过职业教育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成长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实现了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那么,中职生成长成才需要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教育部门和学校如何在制度设计和环境建设上为其成长成才创造更好氛围?中职生自身又需要为成长成才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教育外部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主持人:中职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育内部和外部创造的良好环境,尽管许多中职生通过职业教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但在传统观念中,大多数中职生还是被认定为“中考失利者”,这使得一些中职生入校伊始就背上了自卑的包袱,那么,就教育外部而言,应该给中职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什么样的有利环境?
刘宝民:近几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发展迅速,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但总的来看,中职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还属于薄弱环节,中职生也大多背负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沉重精神压力。这就需要教育外部为中职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环境:一是完善就业准入制度,这是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根本。目前,我国实施就业准入的职业不到100个,数量太少,这意味着是否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对大多数职业而言差别不大。二是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上职业学校。三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职业教育。
汪秀丽:今年,我校空乘专业毕业生王磊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中职毕业生,这极大地鼓舞了在校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就教育外部而言,我认为,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全社会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扭转长期以来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机制,并制定优惠政策,为中职生持续发展和继续深造开通“绿色通道”,全方位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激励和引导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主动选择职业学校,并以此为起点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
教育内部须提高质量深化改革
主持人:中职生不仅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还面临着从知识学习向技能学习的重要转变,教育部门和学校如何在制度设计和环境建设上为其成长成才创造更好氛围?
刘宝民:经过前几年的扩招,目前我国中职教育规模已超过2200万人,在校生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既有初中毕业生,也有高中毕业生,还有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因此,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刻不容缓。所以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而言,一是要继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培养培训能力;二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学更加接近行业、企业的要求;三是要加强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今年,我国中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优秀毕业生的宣传工作。我们想以此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氛围,让在校学生看到更多的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
汪秀丽:《规划纲要》文本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的“二十字”方针,最后落脚点就是在提高质量上,可见质量问题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所以,职业学校要针对职教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营造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环境和校园环境。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尤其要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生产、教学、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其次,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再其次,要建立适应职教特点的学生评价体系,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中职生要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主持人: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单纯的技能型人才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道德素养的要求也在显著提高,中职生自身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才能成为“双面”人才?
刘宝民:所谓成人,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所谓成才,就是看其是否掌握一技之长。所以中职学生要想成人成才,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一是要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即进入社会所必需的公共道德,如平等待人、真诚礼貌等。二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即掌握将来所从事工作的基本要求、基本规范。例如,厨师要讲究卫生,操作前要洗手、戴发帽。不少用人企业的调研表明,企业首先看重的是人的品德,技能不好可以培训,品德不好就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麻烦。三是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并学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自身的条件规划职业生涯,为自己确定符合实际的职业目标。
刘淑珍:我认为,中职学生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准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从业观,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坚定成功成才的信心,做好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其次,要锻炼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一技之长;再其次,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吃苦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重点提高承受挫折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与人交往和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能力、处理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自己适应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真正使自己由“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