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扩大优质职业教育供给”。因此,如何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到2020年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成为了广大职教同仁必须以行动来回答的问题。
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大起来”之后逐渐“强起来”了,规模、质量和效益取得长足发展,在世界职业教育之林中异军突起,基本形成了大国职教的框架体系。但是,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职业教育的质量之路尚远,虽然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基本形成,质量年度保障制度开始实施,以保证质量为追求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也正由试点向全面实施推进,但从总体上讲,从国家到地方到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健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职业教育的供给质量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党和国家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要从技术应对走向文化应对的境界。
一是增强“四个自信”,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
我国职业教育源远流长,可以认为古代的“学徒制”职业教育对“四大发明”做出了应有贡献。近现代以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光彩熠熠,其“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宗旨,以“谋个性之发展”为首要的职业教育目的观,已经经受了历史和世界空间的考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进一步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道路基本开辟、理论基本形成、制度基本建立、文化基本积淀,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前行,优质职业教育供给的愿景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二是激发发展活力,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制度体系。制度体系的“形”是法律、法规、政策、规章、标准、办法等,在管理中属于“器”的范畴,不具使人内化认可与自觉行动的功能。因此,我们所要追求的,应是制度体系的“魂摄力”和“神蕴功”,在管理中属于文化的范畴。要通过培育、弘扬“工匠精神”,最大程度地摒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之类不适宜于社会发展的古代文化,正面塑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成为社会教育消费的理性选择。
三是应对新业态,发展新职教,树立新的职业教育质量观。
我国正奋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伟大征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前10年发展纲要“中国制造2025”已经谋就,曙光在前。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教育,鲜活的职业变革呼唤创新的职教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必将迎来大转变的时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资源建设、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时不我待。职业教育质量不仅关乎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更关乎民生改善,甚至关乎若干代不对学术但对物事感兴趣、有天赋的青年的就业和发展。
因此,职业教育回应国家质量行动计划,应坚持以质量为第一价值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以满足人民群众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继续沿着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道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