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政策支持,更多的财政投入,无法迅速填平现实与理想愿景之间的距离
后发优势和中等发达陷阱将是大部分地区中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体制内的低工资难以抵挡市场力量的侵蚀,学校缺乏激励手段让教师安心
数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在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再工业化战略的当下,我国推出制造业强国战略未来十年的行动纲领,恰逢其时。而在这份纲领性文件中,技能人才培养被再一次着重强调。职业教育,将面临撑起制造强国中国梦的重要使命。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职业教育曾红极一时,但是,在国企改革、招生并轨和大学扩招等政策的冲击下,我国中职教育经历了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极为罕见的大滑坡。中央政府迅速调整,于2002~2005年召开三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逐渐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则、目标乃至具体政策上达成共识。2005年~2013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1.23万亿元,重点支持基础能力建设、示范校建设、综合奖补和学生资助,仅中央财政承担的中职学生资助资金即高达761亿元。2012年,随着中职免费范围从涉农专业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部分中职学生开始享受免费中职教育。不久前,国务院更是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定为“职业教育活动周”。
中央政府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仍在不断加码。然而,中职复苏之路并不平坦。更大的政策支持,更多的财政投入,无法迅速填平现实与理想愿景之间的距离。在数十个县市的行走中,笔者目睹了中职教育发展中的无奈、智慧与希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