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高规格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为何选择龙岗?
从区位上看,龙岗位于深圳市东北部,地处深莞惠城市带几何中心,辖区面积387.82平方公里,实际管理人口近400万,有各类商事主体32万家,聚集了华为、中广核等一批龙头企业,国际大学城已经成形,汇集包括港中大在内近10所世界顶级大学,正处于腾飞发展的黄金时期。
与此同时,龙岗正抢抓深圳东进战略的有利机遇,加快建设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质、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辐射带动周边和粤东地区发展的“深圳东部中心”,努力将龙岗打造成为自主创新引领区、高端商务聚集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我们不能光有高端学校,还要有真正支撑起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庞大的高级技工和技师。”龙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指出,要创新思维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
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龙岗深入推进全民素质提升计划和“大职训”体系建设,筹建中德国际职业学校,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取得了初步成效。
龙岗区人力资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龙岗将以大职训综合体系建设为策动和核心,力争创建国家职业培训示范区,打造职业教育高端发展新标杆。 ●文/图 陶清清 赖陆洋 吴丹林
A.顶层设计
破解职业教育与培训“两头管理”尴尬
党中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种种迹象表明,在“一带一路”“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等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一大批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很多地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由教育和人力资源部门分别管理,资源无法统筹,政策缺乏集成。龙岗作为产业大区,又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早在几年前便探索职业教育培训新模式,提出“大职训”体系,强调与产业对接融合。
2009年,龙岗区专门设立了区政府直属的职业训练中心,负责统筹全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但因职能所限等原因,培训项目与产业对接不够,职业培训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
2014年,龙岗区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管理进一步改革,将成人教育、在职教育和职业培训,归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并把区职业训练中心整建制并入区人力资源局,使职业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有机结合,同时成立了龙岗区职业培训学校(加挂社区学院牌子),统筹推进在职劳动力的学历提升和技能提升工作,进一步紧密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推动产教融合不断深入。
在体制改革前提下,该区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职业培训的重大问题,协调全区步调一致地推动“大职训”建设,进一步释放体制活力。
为保障“大职训”顺利开展,龙岗十分重视激发企业、员工和社会参与职业培训的内生动力,在政府主导下制定了一套扶持激励的政策体系,出台了“大职训”《综合改革方案》,编制了《龙岗区职业培训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了《加强职业培训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及联动机制建设、资源统筹工作、扶持激励办法、行业训练、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职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等6个配套子文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1+6”政策体系,为职业培训发展提供强大政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积极推动深圳市人才立法,提议调整技能人才积分入户政策,让技能人才与户籍人员同等享受子女入学、就医、廉租房等惠民政策。
龙岗还大力督促引导企业健全职工培训机制,通过企业骨干技术力量培养、企业定制培训和培训补贴等形式,支持企业发展。引入了“双元制”培养模式,配套出台中职学校教师社会化培训津贴、民办机构长期职教津贴等制度,培养优秀职业培训师资队伍。
“其中企业技能人才津贴制度、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专职教师长期职教津贴、‘互联网+微课’等项目,都是业界全新突破。”龙岗区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B.整合资源
“政、校、企、社”合作催生“矩阵效应”
“来了就是深圳人。”龙岗产业工人有200余万,如何提升他们的素质,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新征程?面对人数多、基数大、分布散的现状,龙岗提出了“政、校、企、社”合作的职业教育思路。
为探索一条全口径继续教育的可行路径,2014年,龙岗区承担了深圳市“全面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工作任务,针对初中及以下学历在职劳动者,大力开展在职学历教育,采取“阵地+网络”方式,开设集学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的培训课程,普及性提高在职劳动者学历层次、职业素养及工作技能。通过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每年约2万名在职劳动者接受中职学历教育,1万人接受大专教育,技能鉴定超过6000人。据悉,该项目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北京、上海等城市先后前来交流经验。
同时,他们加大公办培训平台建设,在现有2所中专和1家公办职业训练基地基础上,按“不定等级、不定编制、以事定费”成立了区职业培训学校,承担全区公益性职业培训项目。研究制定中专教师津补贴办法,调动其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化职业培训教学。还依托区职业训练中心成立了首批6个重点行业训练委员会,分别为眼镜、模具、珠宝行业训练委员会,以及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安保行业训练委员会,开展行业内人力调查、需求预测、行业技能人才评价工种及标准制定。
在社会办学方面,龙岗制定民办机构专职教师长期职教津贴制度,对在区内机构连续任教3年以上专职教师每月给予最高超过1000元补助,政府公益性培训项目通过招标优先考虑民办机构承接。
“对深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其举办者,我们将一次性资助50万元项目经费。”龙岗区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有5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4家民办培训机构中有多家筹备在新三板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入社会资金建设培训平台上龙岗也走在前列。他们结合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在工业园区建设区域性培训载体和实训基地,筹建了华南地区首家高规模、专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目前已有北京外企德科、香港金利通科技等19家国内外知名公司入驻。为推进“互联网+微课”远程教学,龙岗区投资管理公司与EEnet公司合作,注册成立“易龙在线教育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龙岗职业培训网络技术平台。
C.内联外引
“龙岗中德国际职业技术学校”对标国际先进
笔者了解到,龙岗从一开始就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建设产业强区、人才强区的优先配置要素,并作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重要一环。他们通过内联外引,谋划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方面,龙岗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合作。目前龙岗区政府与深圳信息学院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利用其高端资源开展课程开发、师资培养、订单培训等合作。此外,龙岗即将与北大职业教育研究院签订协议,合作建设深圳龙岗“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实训认证区域中心,争取在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等尖端领域制定相关标准,开展培训认证。
另一方面,龙岗还把目光瞄准世界先进经验,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满足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重大产业项目高技能人才需求,2015年11月30日,龙岗区组织海外考察团,赴法国、德国和以色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低碳、创新创业、职业教育和友好城区建设等领域,通过与德国合作,龙岗将在全市率先举办一所“双元制”职业学校。
这也是今年元旦该区首个工作会议主题内容。龙岗区初步明确,与德国吉森大学德中人才交流培训中心、深圳爱华教育科技集团合作,联合组建“龙岗中德国际职业技术学校”。其中龙岗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爱华教育集团提供资金、申请办学资质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吉森大学负责引进“双元制”模式和德国先进专业、课程和评价体系。
按照计划,“龙岗中德国际职业技术学校”今年完成学校筹建工作,明年9月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办学规模为6000人,开设与龙岗区产业相对接并符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方向的专业,比如:精密制造、智能制造、汽车技术、机器人、互联网、物联网等。
“学校的建设开创了全市与国际高端职业培训资源合作先河,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本土化发展。”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龙岗全区有职业学校、技校6家,全区每年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约5万人,中级以上技能鉴定约4000人,是深圳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行政区,形成了“职业院校学历教育、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非学历大职训体系”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良好态势。
2016年,龙岗将继续深入推进全民素质提升计划和“大职训”体系建设,筹建中德国际职业学校,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
■链接
“互联网+”实现大规模职业培训
大规模开展对一线在职员工的学历和技能提升教育,经常会遇到工学矛盾,还会遇到师资、场所、实训设施不足等困难。
在推进“大职训”过程中,龙岗将“互联网+”引入职业培训,从“集中面授”过渡到“集中面授+网络教学”,再升级为“互联网+微课+双元制”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们开发了“易龙在线”职业教育网站平台,建立“云学堂”,学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云学堂”学习文化知识、职业素养和专业理论。同时,建立国内技术院校数据库、重点行业技能人才档案库,打造培训供需即时对接的职业培训服务信息平台。
在微课程开发上,龙岗饮取“头啖汤”,以实用性和对接产业需求为原则,将知识“碎片化”从专业理论知识、实训操作技能、职业素养提升三个方面,自主开发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前沿培训课程,以及15门符合龙岗产业需求的创新微课程。目前,更多高质量微课还在开发中。
龙岗还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业教育“双元制”联盟,引导员工根据岗位选报对应的专业,与企业合作制定各个岗位的技能标准,员工在实操导师的引导下,在工作岗位和生产过程中学技能。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龙岗 标杆 深圳 甘肃技校|兰州技校|甘肃技工学校|甘肃轨道|甘肃职业技术学校 |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