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破解教师队伍发展难题 好老师就在身边

发布时间:2016-09-28 09:59:29

浏览量:

分享到:

 核心提示

  当前,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教师队伍如何能更好地均衡配置?优秀教师资源如何能真正地流动起来?教师专业发展又如何能更有质量,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新时期人才……这些禁锢着教师队伍发展的难题到底怎样破解?本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科研单位都从各自实际出发,进行着不同的尝试与探索,且颇见成效。

  学校案例

  教育集团师资配置“各显神通”

  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教师流动始终是一项重要课题。多个教育集团都在关注如何让优秀教师合理流动的问题,也正在积极探索、推进集团内,甚至区域内的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比如“集团师资一体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对积极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等,旨在让优秀教师带动更多教师的发展,引领学生的成长,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走校上课成新型上课方式

  从今年9月开始,朝阳区实验小学20多位美术和综合实践的教师开始了走校上课的新型上课方式。

  目前,朝阳区实验小学一校6址,其中5个校址位于北京。近年来,学校启动了新一轮教学改革,推出了深受学生欢迎的走班上课,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可是由于受师资限制,在朝阳区实验小学的润泽校区、罗马家园校区以及小红门校区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促进各校区的均衡发展,朝阳区实验小学于今年9月启动了教师走校试点,先期在幸福校区和润泽校区开展走校。 “通过教师走校,让不同校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如是说。

  根据安排,学校美术和综合实践学科的20余位教师参与了首批走校上课,润泽校区成为首批受益的校区。由于新教师的到来,本学期,润泽校区的课表新增了3D打印、厨艺等课程,学生们可选择的课程也更丰富了。

  “这学期学校新开设的3D打印课程特别受学生们欢迎,每次上课大家都兴奋极了。”朝阳实验小学润泽校区五年级学生方圆告诉记者,新老师带来的新知识扩大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见识到了更加丰富的世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师资均衡基于教师专业成长

  同朝阳实验小学一样,史家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方面的尝试与探索。

  据了解,通过两年多龙头校的带领和示范作用,伙伴校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虽然在此之前,龙头校、伙伴校,在办学文化、办学生态、办学品质上存有差异,但是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伙伴校办学有了特点,有了活力,更有了发展空间和平台。”王欢校长表示,“这其中最大变化就是学生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了,这种影响对龙头校也有促进作用。”

  为什么短期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据介绍,这得益于史家教育集团进行的一体化管理,尤其是集团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方面的举措。例如史家小学王秀鲜、景立新等骨干教师带着各自的研究课题陆续流动到史家七条小学,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教师不断丰厚专业积淀,极大地深化了基于教师流动的均衡内涵。史家小学副校长张欣欣流动到史家实验学校,同时带领流动到各校区的体育教师团队推进集团体育教学的一体化建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在史家教育集团,这种基于专业提灌的教师流动带来了人才配置的整体优化,既推动了师资力量的高位均衡,也让各校区学生都能深入、广泛、持久地体验到源于优秀教师的优质教育。”

  区域经验

  教师交流轮岗从“量”到“质”

  为了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优秀教师向各郊区的辐射、覆盖及影响,郊区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开展城镇教师支教、返聘退休优秀教师山区任教、教师跨校兼课、骨干教师带徒、建立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山区校与城镇校之间的教师交流轮岗,使全区学生能够直接从课堂上受益,使山区学校学生更能充分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逐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并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评职称机动指标留给山区教师

  “听说学校来了名生物特级老师”“是吗?走,咱们去看看,生物老师终于来了!”这是几年前清水中学学生的一段对话。清水中学是门头沟区距离城镇最远的山区学校,由于学校位置偏远,教师一直不够用。而前几年,一位特级教师申请进山教课,这让清水中学的学生和老师都高兴坏了。

  位于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区,全区山区占地约为98.5%,大多数的学校位于仅剩1.5%的门城地区。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实施了城乡手拉手活动。据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人事科科长李娜介绍,教师互派是双向的,有门城地区教师进山的,也有山里教师到门城地区的,“但是多数进山的教师都是骨干、特级教师,目的就是给山里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为门头沟区首批区级骨干教师的孔红英,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一名数学教师。2014年8月31日,孔红英来到了门头沟区军响中心小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山区教育生活。“两个学校的校长都多次与我谈话,希望我能够把实验二小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到山里的学校。”孔红英告诉记者,于是她从二小独有的“课前精彩两分钟”入手,让教师明白这个活动不是占用了课时,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做大气的学生。一开始,有的学生根本不敢站在讲台上说话,经过孔老师耐心帮助,班上“胆儿最小”的学生也敢说话了,还主动与同学交流。老师们也渐渐明白了“课前精彩两分钟”的重要性。如今,这个活动还保留在军响中心小学的课堂上。

  近几年,门头沟区在教师职称评定时还会拿出一些机动指标给山里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山里学校缺教师的问题,同时也使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多的地方。”李娜说。

  教师流动“带着工资和人事关系走”

  今年9月,密云区东邵渠中心小学王静老师从农村校走进了密云区第三小学。王静说:“从农村校来到城区学校,我感觉眼界更宽了。”每年,密云区都有一大批教师参与交流,城区教师去农村、农村教师进城区,他们为密云教育带来了新鲜的“流动空气”。

  据密云区教工委书记张文亮介绍,近年来,密云区通过教师轮岗、兼职交流、对口交流等方式实现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并且建立了交流教师“带着工资和人事关系走”等保障性制度,实现了从人动关系不动到人走关系动,从重“量”交流到重“质”交流,从单一交流到多种形式交流,逐步实现城乡教师交流的常态化,破解了师资不均衡难题。

  目前,密云区已有1000多名教师参与交流,涉及到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涵盖了所有学科。太师庄中学、南菜园小学等学校的交流教师曾占到本校专任教师一半以上,交流教师担起了学校工作的“半壁江山”。

  按照规定,每位教师每期交流时间为3年,全区用4年时间完成一轮教师交流任务。所有交流教师“带着工资和人事关系走”,每期交流结束后回到原单位。交流期间,在交通、住宿、待遇等方面,均予以充分照顾。

  此外,密云区还对教师管理进行了创新,打破了教师“学校人”身份,将教师资源由学校垄断改为全区共享,实行“区管校用”,既在量上保证师资的合理配置,又在质上为提高师资整体水平创造机会。

  科研探索

  教科研人员走上一线讲台

  自从17所普通初中校“联姻”市区教科研部门新建优质校后,数百名“副教授”级以上的教学名师、命题专家回归学校,走上讲台。这些被称为“老师的老师”,开始与自己所培训、指导的“学生老师们”一起,在讲台上并肩作战。这一创新,标志着北京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将优秀教师的交流整体纳入到政府主导的市级统筹中,从全局盘活、均衡配置优质师资,也将市、区两级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普通学校,更直接带动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研学共振”与师生协同发展

  为了寻找适应教改新形势的研修活动,激发研修活动新的增长点,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研学共振”的研修理论,通过研修员给学生授课的方式,开展“下水研修”,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从而促进研修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同步发展、协同发展。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李万峰说,“研学共振”中,“研”指教研、科研和培训;“学”指教法和学法,分研修员学、教师学和学生学。它从三个层面发挥作用:一是研修一体,指向研修员的发展;二是研教一体,指向教师的发展;三是研学一体,指向学生的发展,最终实现这三者的协同发展。

  “课堂上,研修员通过示范性教学,将自己的研修理论与教学实践完美结合,给一线教师提供范例式指导,这样的研修活动最受一线教师欢迎。”李万峰告诉记者,在一年多的实践中,通州教研中心四分之一的研修员登上了讲台,通过讲示范课、研究课、录像课和微课,积极深化研修一体、践行“研学共振”,成效初现。

  今年5月,通州区地理特级教师全斌研修员,带着他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四导四动地理教学模式”,走上了一所农村学校——潞州中学的讲台。连着两节精彩的示范课,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听课教师也被全老师耐心而细致的启发与等待所感染。

  在通州区“研学共振”理论的引领下,研修员走进课堂,走上讲台,跨学科、跨学段地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为常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卫东指出,“研修员‘下水研修’,不但促使研、教、学形成合力,也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大范围,实现研修员、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下沉式”对接提升学校软实力

  北京教育学院自2014年开始先后与五个区教育委员会合作建立4所附属学校、支持5所学校发展,形成了“五区九校”创优提质教育联盟。与此同时,学院还启动了“五区九校协同创建新优质学校行动”。该项目实施以来,学院通过派出优秀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组建的教学团队,深入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朝阳区樱花实验学校等校,直接为学校“量身定制”办学规划,“保驾护航”办学全过程。

  在北京教育学院丰台附属实验学校,北京教育学院还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私人定制”培训项目,学校每位专职教师都配有专属的专家导师。学院选派8位教授(博士)下校担任学科教师或校长助理,学院专家参与附校新教师招聘、指导新入职教师课例培训、帮助诊断课堂、辅导教师参加教学业务比赛。作为专家导师之一的北京教育学院冯华教授表示,“曾有人问我,教授下校实践值不值?我想说的是教授下校将理论观点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切身感受到教育培训者需要担当的责任。这种‘下沉式’对接体现的价值不只在今天,更将作用于明天。”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工作应在全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拓展渠道,并突破学段限制,让更多的中小学参与进来并从中受益,不仅能带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更能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教师队伍 难题 老师 甘肃技校|兰州技校|甘肃技工学校|甘肃轨道|甘肃职业技术学校 |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术学校

精彩专题 MORE >
2023年“中银杯”技能大赛荣誉榜单 职高班,普高班,就业班 普高班

把学校真正建在安全的地方

按边远程度差别化补助乡村教师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